所谓状态

我觉得状态有时候特别坑人,即一个人状态好时做什么都开心都顺利,状态不好时又说不太上来为什么状态不好,就很急人。就那现在的我举例子,因为昨天偶然的 offer 白天心情真的挺不错的,感觉世界特别公平公正,我特有范儿;结果到了晚上,没有安全感,我又跑去知乎上搜,被卷的直不起腰来。此后,我总觉得还有更好的,怀疑自己值不值得更好的。然后我状态就下来了,做啥事都不得劲;学不动,特别反复纠结机构的排名和声誉。

我突然就觉得,个人而言,生活不该是这样的。生活不该是毛躁的寻找,竭斯底里的寻找安慰,生活应当是一种融合着恰当改变和方向的规律作息。生活的甜头不该是随机事件生成的,应该是持续熟悉,在流水般的规律里按照个人意愿做出的改变。为什么有这个结论呢?我 work log 里有一个部分是专门用来记录我兴趣爱好的 to-do 的,最近把这 log 搁置了,竟然发现爱好也是需要机动的推挪才能装点生活的枯燥。诚然,最近心态上的改变让我迫不及待的开始计划新生活,但是满洲里真的能怎么样呢?在“大象席地而坐”里,人最好的状态不就是从这儿到那儿的过程吗?生活还是生活,不会断层;怀有希望,生活会继续。太多事只是插曲,怎么能就夺走了生活的聚焦。

而生活的聚焦是什么?我觉得是能给我们带来持续快乐的东西,而且此物/事会慢慢成为你的一部分,而且这种快乐回报应该是持续或有把握的。这种快乐可以是 hard-to-attain 的,我们不一定得清楚获得它的逻辑路线,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控这个 course of action 的自主性。快乐不该只是“对外界刺激做出[的]反应”,更多的是 take action 而得到的。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更 take initiative 的人好像更快乐。

所以所谓状态若在一个可控的环境下被呵护,被塑造,被培养,就能常是好状态;人在好状态下,就会开心。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我应该去坚持做 plan,不被突发的纷扰打扰,由此我就可以主导自己的状态和情绪。我会更自如,会更开心。我靠,这是对自己的人生 upgrade 的 advice,现在即刻就可以实行起来。

闺蜜的全称是什么?闺中密友?

我这两天感觉曾师说话我好顺着她,原委也是因为我感觉她也挺顺着我的,完美演绎了什么是朋友就是拿来互相倒垃圾的,所以 ta 倒垃圾你也得接着。这么长时间,感觉总是碰上了一个有来有往的,我不是总倒垃圾她总接,她也不是总倒垃圾我总接。怎么说,就很妙。
我倒垃圾给她是因为她包容,直觉特准,而且毒辣,针针见血;我让她发泄也只是因为我不觉得那些都是垃圾,我反倒还挺喜欢听她逼逼赖赖的,生动!有趣!
所以我就在考虑曾师的名号,说是闺蜜,算了吧,不太符合我们俩的形象;说是老铁,听了牙碜,也不对;那就是修行道中人,不错,我觉得她一直用的朋友一词就很妙 – 特别符合我和她的相处,甚至你用好朋友三个字我觉得都概念不符,混淆视听。
相对来说,刘某人[1]的 title 应该是什么?gay 蜜?不对,我俩都是半个 gay,不准确,而且氛围不对。朋友?也不对,没能传达出那种默契。那就是知音?有那意思但感觉又太不要脸了…反正就是我们不凑在一起逼逼赖赖但是我们俩人就是很像,知道对方在想什么,行为模式会怎样,思维模式是怎样;而且我们也没话聊,就行为交流吧。


[1]即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Timmy Liu

月光下的 V8

在高中后两年的日子,我特别喜欢去图书馆呆着,尤其是当乌云密布在秋衣正浓却满是绿意的 adams field 上,我坐在巨大无比的落地窗前那个独个儿座椅上。我喜欢把那个侧门开着,任风将落叶扫进室内;要是 Ash 村正磅礴大雨那更是甚好,任雨点夹杂着泥土香气飘进,伴奏着我一个又一个不转过身的下午。

只要冬雪融化,我们图书馆前的铁桌子椅子就会被搬出来。我可能是全校唯一一个在那里日日搞作业的人。三桌儿还是四桌儿,我记不太清了,密密红砖中,我四仰八叉,纸和头发在风中凌乱。是我,总是我,还是我,那就是我的天地;除了我,半个人影都没有。

我好像也从来没有在意过从 gym yoga room 的落地窗那里能不能看到那地儿,毕竟那块是个大平地,我想晚上在灯光下坐在那里的人可能还比较容易被发现。总之我是常常去那个地方,除了后山 cemetery,那里便是我的 horizon – 在无数个月色不好或正好的周五周六夜晚,我兜里揣上三、四罐 V8, 去那里躺尸。

在月下可以念书,可以听蝉声,还可以就那样翘着脚坐着,咂 V8。V8 是个什么味儿呢?我觉得是好似令人如痴如醉的冷掉罗宋汤的味道。罗宋汤味不用解释,就问酒味是 tm 怎么喝出来的 —— 就是那薄厚刚好的铝罐! 不得了的,真的不得了的,在那样买醉犯法的年龄,手里能拿一个慷慨激昂的罐子,猛灌几口,酒精味也就出来了。

那里虽说挨着草地,却好似没有什么咬人的虫子。不过若非好天气,咱经常还是严严实实的,也咬不着。在那里睡一觉也是舒服的,毕竟诺大的世界就像只有你和你头上的灯光,世界都是你的。

我那些年的 agency 就是在那样的日子里,从地里舒展着长出来的,因为那样空旷和亲密的平衡,那样的空间,那样的自由,是我至今人格里、坦荡的最深处,闭眼就能浮现的归宿。

像不像

我惊叹于在她身上看到的我的影子,世界对她的 validation 就像是变成了对我的 validation,挺庆幸的。

你要总结大的概念,制作出精良的价值,沾一沾跑一跑烟火气带给你的迷茫。就是你了,意识流文学爱好者,就是你了。还别说,看起来虽然不好接近但是很真诚,也很冷静,又很可爱。可爱当然有 halo 效应,但也有纯粹。你不会觉得她想那么多弯弯挖那么多沟沟,只是她的工作效率你不大跟得上而已。其实相处起来应该挺舒服的,只要她情绪不大,要多笑。

要多笑。有一点点程序化,但是你也自信到不屑于考虑这些。也对呢 – 相对的就是轮回的恶性循环,再包装再虚再虚再包装,不踏踏实实过日子,过秒子。时间多了就去选择去纠结,所以有点,浪费时间。不笑呢?不笑吃力不讨好,还不如跟着路子走。

唯一的顾虑就是每天晚上必打昨天的自己的脸,主要是打得挺疼的。不走确实不疼,但是荒谬。这个怎么去补补回来?云上蹦迪,和云上兄台单方向煮酒论近代商业史吗?这个是走吗?还是没走?无论走不走吧,主要也怕被拉下,走不了牵牵挂挂放不下的是未知和错过,放不下风口浪尖的那一秒新鲜。所以要适合自己,适合目的,适合这个过程。

想太多,磨蹭。要想出点价值还难度系数挺高,不过这套高标准,还要被践踏。命中注定滴,这就是向上的箭头,给你自己安全感和自我为中心的箭头,好像你还挺享受,满丰收的一个状态。看你在意什么咯?